转型发展,已成高新区当务之急
沈传宝
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始于1995年国家“九五”计划提出,“十五”计划明确了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的发展要求。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面对保增长、促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转型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从会议到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一、为什么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
1、产业发展规律。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使然。世界经济从农耕到工业、从低端到高端、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到现代、从重化到高轻,产业梯度发展是基本规律。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的情况看,80年代主要是“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90年代主要是加工制造业,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金融等进入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发达国家创新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几乎单枪匹马地完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创新,英国正发力抢占低碳经济的高峰。因此,抓住信息化、现代化的机遇和世界经济转移的规律,加快区域经济的调整转型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2、周边调整力度。近年来,全国各地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了重中之重,特别是苏州、无锡等周边先进地区,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大了转型发展的力度。如苏州,在过去三年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启动了生态优先计划,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自主创新经济、三产服务经济和生态经济,并且创新型园区已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如无锡,提出了 “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把无锡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的领军城市”的战略,加快推进“三谷三基地”(硅谷、液晶谷、生物谷,动漫基地、信息外包基地、流程外包基地)跨越发展的转型之路。兄弟城市的先进理念、先进思路及先行一步,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型发展。
3、自身发展现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本民生都得到了巨大进步,人均GDP已达5000万美元以上,高新区发展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从现状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金融危机以及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加强等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发展速度放缓、发展后劲不足,已经影响到“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转型发展的思路:建园拓城、固本扶新、三二并进。建园拓城: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建设承载大项目的园区平台,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巩固现有支柱产业,扶持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
转型发展的重点:
1、拓空间。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就如若干年前讲的要致富、先修路一样。要抓住机遇国家扩大投资,放松信贷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投入城市建设,迅速打造适宜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的城乡一体化新城区。加快推进北部新城建设,重点打造旅游创意综合体、高铁枢纽综合体、三江口文化娱乐综合体、飞龙生态宜居综合体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加快完善城区路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城区绿地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把握节奏,控制土地出让的规模和时间,适时启动区级新行政中心建设。立足产业定位,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需求,强化完善园区承载能力。
2、引项目。加强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配套条件、搞好服务。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配齐懂外语、懂产业的招商队伍,创新创优运作机制,提升产业招商水平。围绕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梳理出相应的上下游产品目录和企业目录,建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掌握投资信息。积极拓展招商领域,加强房地产、基金、创投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做好“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摸清区内企业境外合作伙伴、供货商、销售商、采购商、协作配套商等情况,拓展关系网络。
3、育产业。已经形成的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和发展势头良好的创意、光伏、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不变,但在发展的内容上需要调整改进。装备制造业要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装备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向装备成套化发展,引导企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化工新材料业要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改造,围绕重点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将现有“化工”为主向“新材料”为主转变。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业向光伏太阳能应用领域延伸,引导化工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产业形成配套,使支柱产业契入新兴产业链条。新能源产业要围绕光伏太阳能、新型电池等,抢抓市场调整机遇,打造更为完整的一体化战略合作产业链,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同时要加强研发投入,跟随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生物医药业要鼓励优势企业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和产品,推动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创意产业要加快东经120路、“动漫艺术周”等载体建设,引进各类创意企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群。围绕北部新城建设,积极推进高新区“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为服务业腾出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集生产加工、仓储配送、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4、强实力。以创建生态型、低碳型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集中骨干企业和成长型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产业具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发挥产业创新基金和科三经费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光伏技术、输变电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创建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推进文化创意服务、光伏产品检测、生物医药和电动汽车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重大研发机构为引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公共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平台体系,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善区域投融资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三、转型发展要确立的几个“理念”
1、打“歼灭战”。项目是发展的基础,大项目是跨越发展的基础。引项目难,引知名项目、大项目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对投资地的软硬件条件要求更高,在各地招商引资争夺白热化的今天,更是要“挑三捡四”,正如好姑娘不愁嫁。因此,对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项目,要集中所有优惠政策,提供从项目建设到后勤保障方面的优质服务,甚至不惜“出点血”,以求“毕其功于一役”之效,引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
2、打“包围战”。 搞建设、引项目、育产业,都涉及到方方面面,推动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分析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环节和过程,在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区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及时服务,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执法部门一定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处罚与规范的关系,真正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加强管理,搞好服务。
3、打“持久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转型发展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大项目、育大产业、强创新力,都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是符合发展方向的,要敢投入人力、物力、才力,直至目标达成。转型发展是个大战略,同样如此。
与忧患相随的,往往是发展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在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把握好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踏踏实实地在调结构上先行一步,就一定能巩固在先进开发区中的位次,实现追赶乃至超越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