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调研 > 政协调研 > 内容 今天是:
 
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 致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日期:2010-05-04 浏览次数:  字号:〖
 

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   致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新北区政协环保城建专委会  

曹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群团组织的定位,也是职责所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要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围绕当前群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广大群众的新期待,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也是工青妇组织在明确工作奋斗目标和要求时所一贯坚持的。

一、当前工青妇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1、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找准切入点。“党有号召,群团有行动”、“党政所需,群众所急”,这一直是工青妇组织服务的宗旨。工青妇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扩展工作领域,以“建功立业大竞赛”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创建,“红旗班组”、“工人先锋号”等活动,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新业绩;通过培养“青春创业风云人物”、“青年三创之星”、“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找准位置展示风采;整合资源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部门联动组织就业创业培训、创业引导、创业扶持,为落实“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促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2、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找准切入点。工青妇组织在社会上已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在企业中早已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主力,以“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的品牌优势成为企业单位职工精神的家园,以各种活动阵地和载体,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帮助提高企业凝聚力;开展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用时代新风引导青少年;广泛开展“巾帼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妇女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群体人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引导群体人员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找准切入点。维护群体人员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帮扶体系,这是群团组织维权工作职责所在。《工会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这些都是群团组织维权工作的主要依托,一方面加强法律条例的宣传普及,一方面依法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区总工会成立了困难职工援助帮扶中心,出台了系列文件、开通了职工热线电话、开设了网站投诉窗口,健全了帮扶网络,同时加大了工会组建推进力度,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共青团组织不断完善维权网络,通过“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帮扶(教)基地”建设,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展“珍爱行动”,争当“平安行动好队员”,加强青少年的安全自护意识;妇联组织大力实施妇女维权行动,以家庭为重点,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推进“零家暴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4、在建设“和谐新北”进程中找准切入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新北社会氛围,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服务致力的方向。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反映不同利益群体、各个社会阶层的愿望和利益要求,将各自联系的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上来,“工资协商”、“和谐劳动关系”、“职工教育培训”、“情暖万家·志愿者和谐社区行”、“千名志愿者走进新农村”、“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慈善公益活动、“青年文明社区”建设、“平安·健康家庭大行动”、“送温暖,献爱心”、“妇女儿童大讲堂”等活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工青妇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工青妇组织服务党政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党有号召,群团有行动”,这是工青妇组织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虽然工青妇的工作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地做着,但是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区域特色方面,思路不多,举措不多;在服务企业发展,引导职工发挥才智,为企业节能减排、增产增效、岗位建功方面,宣扬不够,带动不够;在服务新农村,引导建功新农村,就业创业发展新农村方面,支持不力,服务不力。在就业创业服务、利益维护等方面,关心不够,落实不深入;在服务社会共建和谐方面,局限于志愿者活动和扶贫帮困活动,思路不宽,活动的质量不高。

2、工青妇组织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办法不多。近年来,虽然注意从群体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工作,但是真正与群体需求和群体利益紧密结合,还做的远远不够。在工作中对群体发生的新变化新需求研究不够,出现了“实在搞不清”的工作迷茫;对事关群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不够,出现了“工作面上过得去就行,应付过得去就行”的现象,工作避重就轻;切实保障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的思路不明,出现了“有些事情不是自身工作力所能及的”的现象;切实保障不同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不多,帮困的举措局限于资金帮扶,真正致富帮扶的举措不多、不实、效果不显现。

3、工青妇的组织覆盖面不宽、吸引力不强。密切联系群体人员、广泛影响群体人员、有效带动群体人员,是工青妇事业发展的关键。从现实的反映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组织的吸引力一般,对最最基层的群体人员的吸引力一般,一个活动、一个会议,能动员的仅限于基层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对农村人员、社会人员的影响力不够。主要表现在:工青妇组织的思想理论建设滞后于党的建设、跟不上群体人员思想观念的更新;工青妇组织的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困难,出现新的松散瘫痪现象;面对民间社团、自组织的广泛兴起以及互联网对群体人员的深刻影响,工青妇组织应对新挑战的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

三、工青妇组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开创工青妇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这一主题,引导群体人员坚定理想信念,组织群体人员投身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群体人员健康成长,代表和维护群体人员合法权益,建设充满活力的工青妇组织,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北部新城”,“开拓科学发展新视野,实现争先进位新跨越”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1、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激发工青妇组织的自身活力。要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形成抓基层、抓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大工青妇的基层组织网络对群体人员的覆盖,加大各项工作和活动对群体人员的影响。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年”、“创业就业行动落实年”、“职工教育培训提升年”、“一团一品”、“活力基层”、“青春加油站”、“共促、共建、共创妇女四项行动”等项目的建设,适应群体的新变化,针对基层组织的薄弱环节,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大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统筹推进“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对群体人员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巩固“职工之家”、“红旗班组”、“工人先锋号”、“青年中心”、“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示范岗”等载体的建设,探索活动阵地建设的新路子。

2、抓项目,树品牌,不断扩大工青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要进一步明确工青妇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自身优势,选准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方式,大力实施党政所需、群众所急、群团能为的工作项目,努力实现供需对接、供给平衡,让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体人员。要按照项目化推进、社会化动员、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整合工作资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集中力量打响更多的工作品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品牌活动和项目,做深、做实,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影响。

3、抓制度,管长远,持续推动工青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带三建”的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党建带三建、三建促党建工作。在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方面,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加强群体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力求扎实,点面均衡;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有新举措,有实在的效果;在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立足志愿服务,示范带动;在服务群体人员需求,维护群体人员权益方面,拓展服务方式,扎实有效。实现让优秀的人员更优秀,让困难群众少困难,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让群体人员对党更有感情的工作奋斗目标。

4、抓班子,作表率,切实加强工青妇组织自身建设。要全面加强全区各级工青妇组织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抓好理论学习,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努力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群众信任的坚强领导集体。要直接面向群体人员服务,努力避免机关化的倾向,保持同群体人员的密切联系;要直接服务基层,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把资源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注重组织开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操作性的工作项目,带动基层工作的不断活跃。工青妇干部队伍是工作的骨干力量,新形势下有效地联系群体人员、服务群体人员是对工青妇干部的重大考验。要突出加强作风建设,倍加珍惜做群众工作的机会,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群团的岗位、竭诚服务群众的要求,奋发有为,知难而进,争先创优,以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努力向区委区政府、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资料来源:环保城建委 曹瑜

地址:中国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8号 邮编:213022 电话:0519-85127621 E-mail:xbzx@xbzx.gov.cn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新北区委员会 苏ICP备06051962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